经常关注网络热点事件的读者,相信对于“金泉少侠”这个ID不会太陌生。他是网络上小有名气的策划高手,炮制和发掘过许多轰动一时的事件。比如“广州绝望母亲跪捐”、“流浪汉强奸智障女”、“河南3.6亿巨奖得主招募万名老乡回家庆祝”。数次上过央视,受邀出席了许多知名媒体的大型活动。
看到这里,你也许就会恍然大悟,喔,就是那个“炒作客”呀。
的确,炒作这个词不算新鲜。看到许多匪夷所思光怪陆离的事件出现,大部分人都会轻蔑不屑地从鼻孔里哼出这两个字,一副洞悉世相的得意模样,就数你聪明。
可是,亲爱的网民,你们既然觉得说出“炒作”两个字就已经获得了智力上的优越感,已经如此聪慧超脱,那干吗还要评论、转发乃至兴致勃勃地向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介绍。这不是等于明知是耍猴的火坑,还是忍不住往里跳嘛。
所以,让我们来重新定义一下“炒作”吧。你们批评“炒作”,是因为骨子里有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低调含蓄不张扬;你们忍不住趋之若鹜地围观和嚼舌头,是因为人性里本来就有看热闹随波逐流的本能。这个东西之所以这些年方兴未艾却没有被法律所禁止,是因为它真的已经成为商业社会和娱乐社会中一种必需的行业乃至职业。就像你们所说的“炒作”,在他们业内名叫“互动策划营销”。
为了能在网络上博得你一句叫好或一声臭骂,几十个人的团队会绞尽脑汁通宵达旦地琢磨很久;是文字有说服力还是图片更有冲击力,图片说明是应该走写实风格还是煽情路线?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这么说虽然有点夸张,但却是很贴切的形容。在“眼球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炒作团队”必须保持极度敏感的嗅觉和捕捉力,争分夺秒恰到好处地寻找网民G点,却又要顾及法律红线和舆论道德的压力,说其为“走钢索的人”一点儿也不为过。
不要说他们不专业,大众传播的三要素在他们策划的题材中若隐若现:政治、性、妇女儿童。除了政治,另外两者他们玩得轻车熟路,花样百出。
不要说他们没道德,估计许多看官平时私下身体力行的言行和念头比那些事件中主角的过分百倍。
联系“金泉少侠”,说明采访意图后,能感觉到他的顾虑重重,d一句回应是:“你们是不是想踩我?”直率而可爱。
在采访中,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有理想、实干型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道德包袱,凭借自己的良知和直觉在做事情。虽然策划的一些案例难免有争议和考虑不周之处,但聪慧的他自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说,在渐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修正自己。
很难说他十分成熟,因为在谈及一些个人情况或者遭遇的时候,他知无不言;也很难说他尚处幼稚,因为对于一些客户的隐私,他会彬彬有礼地拒绝回答。尽管上过了几次央视,他依然能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个另类,和那些大型广告策划公司不是一个档次。光凭这一点,他就比那些动不动就找不着北,嘴里时时跑火车的草根名人优秀得多。
2007年,芙蓉姐姐红极一时。由此,四个字的网名很流行,我也想模仿。当时在制衣加工厂里上班做大烫,边上班边想。想了很久没想出来。后来干脆用自己的名字起,取金泉两个字,还差两个字。当时自己比较年轻,就想到了用金泉少爷。但后来又觉得自己没那么富有,就没用。后来就想到了古代的侠客,就取了侠字,正式决定用金泉少侠。想出来之后很兴奋,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