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融合报道的原则
中国企业家财富俱乐部(BFCC)—打造您的财富加速器-中国百强互联网运营商易城中国鼎力推荐互动商业资源平台 2020-09-24 14:18:38 作者:xxin 来源:
1.引言
网络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从开始的将传统媒介的内容复制,到对内容重新编辑;从单纯依附于传统媒体,到自身生产新闻;从与传统新闻媒介竞争,到内容共享,网络新闻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发展战略。大数据、媒介融合、全媒体、多媒体整合成为热潮,传统媒体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融合报道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但又并非简单地等同于“全媒体新闻”,它不只是多种媒介报道形式的组合堆砌,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核心报道平台,根据新闻内容的时间和空间特点,以更适宜的媒介手段,融合使用多种技术形态的报道形式。[1]网络能更大限度的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通过文字、照片、图表和视频等手段将新闻事件在一个平台上一一呈现。
近几年来,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全媒体新闻栏目,在数据呈现和融合报道方面进行着探索,如网易的“数读”、搜狐的“数字之道”、新浪的“图解天下”和腾讯的“新闻百科”等。而新华网依靠新华社强大的资源优势也在努力摸索融合报道的模式,于2015年新年推出“新华全媒头条”,发布了一条融合报道新闻《2015习近平主席和你一起许下新年愿望》。新华网被广大网民称为“网上新闻信息总汇”,庞大的受众群体对于新产品反应热烈,新华全媒头条迅速实现了采用率、浏览量迭创新高,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转发率稳步上升的佳绩。
2.原则
2.1内容为王
网络新闻一直因标题噱头、简单复制和缺乏深度被广泛诟病,深度报道似乎成为了传统媒体的“专利”,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应树立“内容为王”是网络新闻发展必经之路的理念。新华社全媒头条不仅仅注重全媒体形态,更将生产内容作为特色核心,在操作层面践行中央关于“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的要求,做到了回归内容,赢得广大受众和媒体客户的青睐。
一方面,新闻内容本身应注重原创性和挖掘性。新华社融合报道平台成员来自全 个部门,知识背景和报道专长各有侧重,生产出的新闻报道精细专业。同时利用通讯社强大的新闻资源,能及时采编到d一手新闻。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发挥海量性优势,利用超链接可以设置一些延伸阅读,丰富和扩展报道内容。而这些相关报道也应该是原创的、不重复的。新华全媒头条2015年1月2日推出《**中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报道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印记。主版面上的“阅读全文”和“查看印记”都超链接到了其他网页。其中主打稿件的长篇述评被分为四个章节,由11位记者完成。在“信念”“梦想”“正气”“坚攻”“韬略”“务实”“为民”“活力”八大印记中,分为印记综述、主打故事、经典论述、精彩瞬间四个板块,所有文字没有重合,并按照主题有机整合,实现了内容丰富且具深度。
2.2有机融合
新华全媒头条包括三个元素:“新华”、“全媒”、“头条”,其中“全媒”并不是把所有媒体要素生硬地捏合到一起,而是尽可能打通和融合其它新媒体元素。从产品设计与运作模式上看, 新华全媒头条是按照“收集整理式运作的,“1+N”模式指的是通过1篇重头稿件主打传统舆论场的影响,再发挥编辑团队合力,通过“N”篇其它媒体形态的稿件丰富并形成新闻报道的“波纹效应”与“震荡效应”,在新媒体舆论场上同步并扩大影响。[2]
从产品形态看,主打稿中涵括了文字、图片和视频这些传统网络新闻形态,而其他相关报答则实现了图表、漫画集、数据图集、全景地图、轻应用、幻灯片、测试、游戏各种形态融合。新华全媒头条能够把全社的报道资源整合起来,让新闻素材和报道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各得其所。
《2015:中国世纪到来了?》中,对于中国2015年将成“中国世纪”元年的说法,向中国网民进行了调查,并将结果成百分比图表。专访中则呈现了世界地图,把被采访者位于的德国、美国和阿根廷标注在地图上,清晰简明且富有动感。在《47份巡视清单背后透露什么信息?》“选拔任用干部十问”和《我的公民,为权利的细节发问》“面对‘大盖帽’,你会保护自己吗?”中,都设置了简单有趣的测试,网民无需注册就可以参与到互动中。测试所有答案均来自于报道内容,认真看完报道的网民可以通过测试来检测阅读效果,对于涉及话题较为严肃甚至枯燥的报道来说,极大地吸引了受众。《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中对于习近平关于文物工作做了哪些重要批示,用图片和简单文字解说,将习近平同志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十个时间节点上提出的批示都展示出来,看上去形似时间轴,契合了这部分内容强调的时间性。
对于网络新闻的融合报道,不一定要在一个报道中将所有手段有运用出来,应该根据整体安排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素材,并用合适的多媒体手段有效展示新闻。从“1”的角度来讲,要充分展示主打稿,从“N”的角度来讲,要充分地发挥全媒体元素,把过去一条稿子容纳不下的元素进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