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城商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企业家财富俱乐部(BFCC)—打造您的财富加速器-中国百强互联网运营商易城中国鼎力推荐互动商业资源平台 > 企业家商学院
李书福:吉利豪娶明星沃尔沃
中国企业家财富俱乐部(BFCC)—打造您的财富加速器-中国百强互联网运营商易城中国鼎力推荐互动商业资源平台   2010-04-25 19:15:2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交易的评价。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大手笔——吉利收购沃尔沃尘埃落定,2010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这成为今天海内外业界关注的新闻,平民迎娶公主有一千个理由供人猜测,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如此,这将创下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吉利集团有望借此跻身全球知名豪华车市场。

  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这个世界顶级轿车品牌花了64.5亿美元,是当前吉利出价的三倍多。到2008年福特准备出售沃尔沃时,它的税前亏损高达15亿美元,而且还欠着福特35亿美元的债务。 以2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今非昔比的沃尔沃,是赚了还是亏了?

  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厂设在瑞典、比利时和中国,并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展厅。沃尔沃(volvo)这个名字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在1927年4月14日用于第一辆沃尔沃汽车V4之前,它曾是一个滚珠轴承的品牌名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

  2009年是吉利最大的变革年。在这一年里,吉利实现了三大跨越:一是国内销量大增,从22万辆一跃为32万辆,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佳销量纪录;二是品牌重整计划完成,在“新三样”车型金刚、自由舰、远景成为销售主力的同时,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三大品牌也实现了全面运营;三是从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成长,如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成为沃尔沃首席竞购商等。

  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了上百亿美元研究新能源技术,“收购沃尔沃跟新能源汽车有关系。”李书福说,“新能源车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到时,吉利生产的所有车都将是油电混合动力车。但凭中国现在的研发投入,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的进度。” 李书福自己评价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收购沃尔沃于国于民有利,与吉利的梦想一致。”李书福说,“我的梦想是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李书福为收购沃尔沃总结了三层意义:第一,通过收购沃尔沃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打通了一个通道;第二,对提升一个民族的品牌,让中国汽车立足于世界舞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三,有利于中国的消费者。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是给中国争光、扬眉吐气的大事件。优良的产品、领先的技术、可靠的质量、良好的营销服务、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是保障汽车企业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应该是企业的领导人,海外并购还应通盘考虑,周全谋划。想运营好沃尔沃,仅靠浑身是胆可不够。买企业可以靠人多财广,救企业钱再多,也可能填不满无底洞。 沃尔沃(中国)首席执行官柯力士博士首次对公众关注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时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将“三不变”,即生产地点、经销商网络、产品质量品质不变。

  吉利收购沃尔沃,穷小子娶了个大明星,现在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桩婚姻,将充满不确定性。福特当年用60多亿美元买来了沃尔沃,现在又20多亿要卖给吉利。那么吉利有没有做好将来有可能继续贱买沃尔沃的准备呢?如果吉利想借着沃尔沃来改造自身,或者吉利要投入更多资金去改造沃尔沃,那么,吉利这些年来所表现出的、最擅长的低成本快速成长,还能不能在沃尔沃这样一个高端品牌上继续实现?

  笔者关注四个问题:中国有市场,中国公司有资金支持,但技术、文化、管理、人才需要妥善解决。

  1、技术问题:根据吉利此前公布,吉利收购的标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沃尔沃轿车公司将保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公司为实施既定商业计划所需要的所有福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有权使用大量的知识产权,包括沃尔沃的安全与环保方面的知识产权。但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却表示,吉利很难收购沃尔沃所有的知识产权,因为福特、马自达和沃尔沃存在平台技术的相互借用。同时他表示,这是中国车企对外收购知名汽车品牌时,都将面临的一道难题。

  而收购成功后,沃尔沃对吉利技术实力提升的帮助也不言自明。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最大动机之一是获取先进技术和优势品牌,由于中国汽车产量已居世界之冠,但合资品牌占有较大份额,自主品牌技术和品牌形象尚未赢得普遍认可,中国汽车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优势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机分外强烈,席卷西方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又给他们创造了如此作为的机会。问题是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的思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工会等)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

  在剥离品牌和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方面争取利益最大化。收购技术比资产更有效,在技术专利、沃尔沃PV型汽车在未来10年的使用等知识产权等方面,双方仍需要进一步协商。沃尔沃管理层依照其独立的商业计划开展运营,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目前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保留。换句话说,从技术、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层面来讲,吉利将有意保持沃尔沃血统的一惯性,而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毁”了沃尔沃这家百年老店。

  即使成功以合理代价获取技术转让,也不能替代自主消化吸收和后续开发。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不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如果中国企业自己不能在技术开发方面形成足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他们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研究开发能力的如意算盘最终多半会落空,因为缺乏自主开发先进核心技术的收购方很难令拥有自主研发先进核心技术的被收购企业心服口服,收购方入主之日可能就是研发团队骨干开始流失之时。

  2、资金问题:10年前,福特收购沃尔沃的价格是64亿美元,而据预计吉利集团此次收购沃尔沃的出价不会高于20亿美元,抛开10年中的通胀和相关费用支出,吉利以约3.2折的价钱拣了一个大便宜。据悉,吉利的融资资金来源于国内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

  无论从年销售额、资产规模还是发展历史、品牌影响力上看,吉利与沃尔沃都不在一个档次。而且吉利现在是这边奋勇的收购沃尔沃,那边还有着百亿的欠债。据李书福自己公布吉利目前的财务状况显示,现在的吉利正在使用银行贷款30多亿元,从香港资本市场调用资金20多亿元,配套商欠款60多亿元,负债额超过100亿元。

  沃尔沃工会官员、董事会成员Glenn Magnusson称,在收购沃尔沃以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可能必须花费至少14亿美元让沃尔沃复苏,“对于沃尔沃明年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和分销工作来说,14亿美元绝对是最低金额,实际需要的资金也许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根据吉利财务顾问公司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海外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根据双方的协商,2010年第一季度,是福特给予吉利的融资期限。交易合同一旦签订,福特希望吉利先交付交易保证金,并出具并购交易全款的资金担保。 要在短时间内筹措如此巨大的收购资金,体量比例远不及沃尔沃的吉利,亟需资本市场的支持。

  吉利集团在竞购沃尔沃之际,忙于中国项目选址及融资事宜。北京和天津、重庆都有意吸引该项目落户,吉利集团则开出融资30亿元的条件。该笔融资的成本很低,其中大部分资金为低息贷款,且3年内吉利仅需付约付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偿还,要么吉利汽车集团直接偿还贷款,要么地方政府以该笔贷款入股。

  大规模跨国并购必然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吉利并不以资金充裕闻名,吉利这样的制造商又不可能如同私人股本投资基金那样“为卖而买”,在收购完成后等待市场回升之时以更高价格脱手,从而摆脱并购融资的债务负担。汇率变动还将进一步放大债务风险。回顾当年雄心勃勃的韩国大宇汽车公司之所以颓然倒下,祸根就埋在景气时期大举海外投资而形成的巨额负债。

  3、文化问题: 2009年年底,在吉利与通用汽车达成收购沃尔沃的协议后,李书福曾对吉利的中层以上干部说,品牌是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他还表示,吉利进入战略转型以后,不是以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不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

  “肯定会有文化差异,但是如果引导得好,使用得当,会产生混血的优势。”李书福说,“因为这种差异,从不同的角度,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正好给企业的决策产生帮助。” “人类如果只在族群内部通婚,会生出痴呆儿,企业也是一样。”李书福说。

  不忽视文化的差异,这点是至关重要的,收购的公司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它做在的行业里也有特别的模式,这些是否能与自己融合,决定了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成功的收购项目,是在现有业务上进行战略性收购,增加现有业务互补性而不是重叠。新的业务进来,给现有的业务上进一步发展而不是一个全新的业务。

  吉利汽车董事会还决定聘请瑞典人出任收购后沃尔沃轿车的副董事长,董事会中还将有国际知名人士作为独立董事,吉利掌门人李书福任董事长。此举是为了使并购后的沃尔沃继续保持国际化特色,并延续原有的品牌文化。

  4、人才问题:沃尔沃拥有品牌和技术,吉利则凭借其对中国的深刻理解帮助沃尔沃降低制造成本和打开中国汽车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除了产品系列,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还包括完备的经销商团队和供应商体系。经过多年的积累,沃尔沃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一位美国专家在谈到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表示,并购首先要有财力,许多中国公司具备这一点;但财力不是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和人才,而这正是中国企业欠缺的;此外文化不同和经营环境不同使得整合海外业务格外困难,联想集团收购IBM电脑业务以来,亏损之大远远超出原来估计就是一例。

  在吉利对收购沃尔沃项目尽职调查后出具的《购买净资产估值报告》中显示,吉利并购的是一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的公司,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低碳发展能力,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 (中国仅有欧4生产技术),有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400多家经销商,接近60万辆生产能力的、自动化较高的生产线等。

  “今后还是要依靠沃尔沃原有的团队,他们的职业化水平比我们高很多。”对于外界质疑的吉利是否能派出足够的人才团队来管理沃尔沃,李书福这样回答。

  正如目前双方谈判达成的最新共识:沃尔沃管理层依照其独立的商业计划开展运营,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目前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保留。换句话说,从技术、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层面来讲,吉利将有意保持沃尔沃血统的一惯性, 吉利收购沃尔沃买到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针对海外并购,国资委也曾连续发出预警,要求在海外投资并购、高风险投资、主业经营之外的发展战略投资项目等方面克制投资冲动。据吉利集团此前的规划,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将在北京或天津成立年产能约30万辆的新工厂,令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通过利用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及低劳动力成本,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扭亏为盈。

  附:沃尔沃竞购大事记

  ☆2008年12月1日,福特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

  ☆2008年12月2日,瑞典政府拒绝收购沃尔沃。

  ☆2008年12月8日-10日,业界传出长安汽车秘密洽购沃尔沃,随后东风汽车也被传洽购沃尔沃。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准奇瑞、吉利参与收购沃尔沃。

  ☆2009年3月中旬,吉利聘请英国洛希尔公司竞购沃尔沃。

  ☆2009年6月5日,瑞典承诺为沃尔沃提供贷款担保。

  ☆2009年10月28日,吉利与福特共同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优先竞购方,随后双方展开深入谈判。

  ☆2009年11月27日,吉利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不会被福特拿走。

  ☆2009年12月23日,吉利宣布与福特就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上一篇:郭广昌:做PE要回到基本面   下一篇:张瑞敏:男人在自我否定中成长
本站归易城商学院(WWW.LUB.69YC.COM)版权所有 2006-2020 鄂ICP备08100373号-1
快速预约 : 电话:400-6069-869 027-88076069 立即咨询